当前位置: 首页 >> 通知 >> 正文 班级日志――我的“理念育人”之路 时间:2008年05月04日 00:00 作者: 管理员 班级日志――我的“理念育人”之路 应用技术学院――吴淑珍 自2004年12月底,开始接手4个班级的班主任工作。在工作中,感到大学班主任的定位有时清晰,有时模糊,而工作也琐屑异常,好像什么都管,什么都要负责。所以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: Ø 如何才能更好实现班级管理? Ø 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如何定位? Ø 班级管理的育人思路是什么? 2005年9月,随着我接手市场营销专业1、2班的班主任工作,随着《班级日志》这一工作的开展,随着一些相关的探索与研究,经过三年的摸索,我逐渐形成了“理念育人”的思路。 所谓理念育人,本质上是基于素质教育的,以人为本的育人观,强调“理念先行,人事合一”的思路,让学生做事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价值观。如,我接手新班的第一次班会,就会明确告知学生,我的班级管理的基本理念是:“言必信,行必果”,并在后续的工作中不断强化这“理念”的引导。经过三年来的实践证明,“理念育人”思路收到了较好的成效,而“班级日志”也就成了实现“理念育人”的关键载体。 一、源起和基本概况 《班级日志》始于我05年8月27日至9月9日的《深圳实训带队日记》。05年9月16日,我迎来05市场营销(应本)1、2班82名新生时,开始了《足迹:班级日志》的探索。06年9月,我担任应用本科06软件1、2班、高职专科06机电1、2班班主任,并以前一年的经验为基础,在两专业推广了《班级日志》的活动。经三年来的努力,在3专业6个班,形成了《足迹》、《心路》、《一路同行》等三个系列,包含《路漫漫篇》、《选择篇》、《执著篇》、《机遇篇》、《金石篇》等14卷,合计1600余篇,共130余万字的日志。这些日志,全景式、原生态记录了新时期大学生的成长历程。 二、相关研究和论文 《班级日志》,实质上是实现“理念育人”思路的关键平台。从06年到08年,我们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索与研究,形成了以《3A育人思路》为代表的系列研究报告,同时公开发表了相关的论文,如我在考取人力资源管理师(二级)时,形成了《基于“绩效管理”的班级建设思路》;班级班导师,即《班级日志》主编张梁平副研究员也发表了相关论文,并公开出版了《“订单式”人才培养模式研究》专著。我在听取校组织部陈松部长《新加坡的教育与和谐社会构建》报告后,写了《制度育人》的随想;班导师也在《“作业”与“日志”――表彰会上的发言》一文中,解析了日志的短期价值与长期效果,……。总之,近三年来,我们从随笔,到研究报告,到相关论文,对以《班级日志》进行了不同层面的探索与研究。但是由于日志的常规运作上耗费了大量的心血,加之自己的学术水平有限,因此对于“理念育人”的探索,还远远不够系统与全面。 下面,我将对三个研究报告进行简要解说: 2006年度,在日志运作一学期的基础之上,总结提炼形成《多维互动育人思路》的框架和实践思路,该材料被选入2006年度学校思想宣传交流材料。在该思路中,重点分析的多维“育人平台”的构建,其中的“综合测评动态量化办法”、“德育进步奖”、“德育优胜奖”等在应用技术学院得到了推广。 2007年度,形成了《班级日志:学生思想工作的创新》报告,明晰了日志的运作的关键点,即:学生撰写、全员参与、全程坚持、真实全面、互动交流。并且将班级日志与《包涵心语》进行了比较分析,众所周知的《包涵心语》,从辅导员角度出发,坚持了4年,积12万余字,立足于具体事实,循循善诱,成效显著;我们的《班级日志》以学生为主体,全员参与,自下而上,并由老师、家长、同学进行指导和多维点评,建立良好沟通渠道,事实证明效果很好。 2008年度,形成《3A育人思路的探索与实践》,并申报学校教改成果,该报告较完整、系统地提出了育人构架:以班级日志为关键平台,以制度育人,理念育人为两个关键点,以制度作保证,以新时期“三教会”为理念,让学生学会做人,学会做事,学会学习),进而形成“3A育人思念”,即“全员参与,全程坚持,全面互动”的理念。 《3A育人模式框架图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位置,班主任、班导师、老师、家长、社会等以《班级日志》、相关专题,以及日志点评为交流平台和方式,从而培育学生的写、说、做技能和创新、诚信、个性、责任、能力的人文素质。 2009年度里,我们的想法是,以“全员参与,全程坚持,全面培养”育人理念为指导,克服一切困难,继续坚持日志的创作:因为,日志的运作,具体到每一个阶段,每一个专业,每一个人,都会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,也许,正是因为这些困难,正是因为我们克服了这些困难,日志的价值才得以凸现。同时,继续进行“理念育人”相关研究,对参与日志的班级和个人,进行横向比较与纵向追踪调查,客观分析以日志为关键载体的“理念育人”思路的价值与作用,同时进而探索新时期学生思想工作的共性。 三、班级日志运作中的五个理念 1、 一个理念:“合团队之力持之以恒做好一件事”,这是我们反复强调的最为核心的理念。 2、 两维视觉:以个人视角看班级,班级视角看社会,以此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全局观念,引导学生将个人融入到班级和社会里面去,实现黄志亮副书记所说的:“我与重庆工商大学一起成长”的目标。 3、 三重境界:见证历史 记录历史 创造历史。我们每一个人都见证了社会的发展,也以不同的方式记录了这个过程,而我们240名师生以《班级日志》这种较困难的方式记录了这段历史,同时也创造了一段属于我们自己的历史。 4、 四个单词:Only One,Number One。这是黄志亮书记在2003年时作的一次报告时提出的一种理念,当时,我们这个专业的班导师张梁平还是兼职班主任,他出席了这个会议后,对这四个单词深有感触,后来以此作为指导我们班级活动,特别是开展《班级日志》的重要理念。 5、 五个要求:即“原创 真实 特色 责任 水平”。《班级日志》克服重重困难,坚持现在,它的价值在于“原创”二字,难也自然难在“原创”二字。我们一直坚持在“原创为本”的观念,学生完成日志的五个要求的同时,也无形之中培育了学生的“创新、诚信、个性、责任、能力”的人文素质。 四、参与日志班级取得的部分成果 1、 重庆市级优秀班集体、重庆工商大学优秀班集体、优良学风班,优秀团支部、五四红旗团支部 2、 重庆市优秀学生干部、共青团标兵、重庆市立志成才先进个人等多名先进个人 3、 2007-2008学年第1学期,06软件1班在《线性代数》课程上,成功申请了江北校区的第一次免监考(2008年1月33日的《重庆晚报》以《工商大学考试尝试取消监考老师》为题报道了此事) 4、 2007年11月23日,“艾迪杯”第四届中软教育NIIT重庆区域ISAS大赛中,2006软件工程专业的《Vista家庭版完全解析》小组获得了总决赛的冠军。并获得本次大赛唯一的最佳个人表现奖。 5、 个人国家级奖项一项(06软件工程1班时燕同学,赴北京参加华夏之星总决赛,获银牌) 6、 6个专业的学生获得市级奖若干项,校级、院级各种奖励上百项。院学生会学团干部骨干6人(学生会主席、副主席、部长等) 五、媒体报道 《班级日志》经《工商大学校报》王世华老师和《重庆时报》[记者汪再兴报道后,《烟台时报》、《青岛晚报》、《广州日报》等平面媒体,以及工商大学校园网、新华网、搜狐网、新浪网、凤凰网、CCTV.com等网络媒体相继进行了转载报道。 百度部分搜索结果。 谷歌部分搜索结果。 六、相关图片 2005年下半年部分日志手稿。 05营销足迹系列日志。 06机电的《心路》、06软件《一路同行》系列的日志 感动校园的宣传展版 学院领导老师自始自终对“日志”这一活动的推广给予了高度的关心与支持。05-06表彰会上的出席人员介绍:从右至左第一位是班导师和班级日志的主篇张梁平老师,第二位是谢泽文主任,第三位是何军书记,第四位是张晓琴副书记。这是2008年1月李院长出席班级日志表彰大会,李院长在会议上作了“我们经历越多,我们成长越快”的专题讲话。 上一条:关于08届优秀毕业生先进事迹宣讲报告会的参会要求 下一条:强化角色教育,搭建服务平台,培养高素质学生干部 【关闭】